321巷       

人生始於不滿足。人類生來就是一種「不知滿足」的動物。在生存的道路上,人總是被慾望玩弄於股掌之間,一心想著要填補自己的不滿足。

佛法將這種因無法滿足而焦躁難安的心理稱為「渴愛」。這是受慾望驅使而總是得不到滿足的一種心理寫照。人總是因為得不到滿足而痛苦,同時也會因為痛苦而更想得到滿足。

這種「不滿足導致痛苦」的心理模式,正是貪慾的本質。

 

台南公園週邊景點 034

你跟別人在一起的時候,總覺得不舒服、沉不住氣,其實這其中也存在著苦痛的信號。每每這種時候你就會希望能離開那些人,讓自己放鬆。當你的願望實現了,遠離他人獨處時,信號就會轉換為「現在我一個人了,可以不用管別人怎麼樣了」。

只要有差距,腦內就能產生出快樂。然而,「獨處」這一信號的刺激反覆不斷地傳輸進大腦,也一樣會漸漸飽和。於是你就會感到無聊,覺得寂寞和難受。

然後你會想和別人見面,如果能見到別人,從「獨處」的苦痛中獲得解放的差距又會使大腦再次創造出快樂。但是,「和別人在一起」的苦痛很快又會達到飽和的狀態…..如此重複不斷。

台南公園週邊景點 043

所謂「慢」是一種那西瑟斯式的自戀心態,無時無刻都在孤芳自賞,並且尤其在乎別人如何看待和評價自己。受到讚許便得意洋洋,遭人輕視就灰心氣餒,情緒一落千丈。

人類這種生物總是希望自己的價值得到別人的認同,極度渴望塑造一個偉大的自我形象。既然想在別人眼裡建立良好形象,人就會在自己的內心拼命維護一種廉價的自尊心:我是個了不起的人。這種慾望之根深蒂固非比尋常。

仔細觀察各種場合下,人所感受到的緊張和痛苦的情緒其實很多時候都是深深札根於心裡的「慢」在作祟:「我就這麼得不到認同嗎?我的價值就這麼被人看不起嗎?」

台南公園週邊景點 041

在別人面前會緊張,是因為過度在意「此刻在別人眼裡的自己」,也就是說,這是自我意識過剩所引起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因為妳值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